曾經看過這樣一篇文章:
1950年春,26歲的鄧稼先在美國獲得物理學博士學位后毅然回國,祖國張開溫暖的雙臂迎接這位“娃娃博士”。當時的祖國在科研方面十分落后,正面臨著核大國的威脅,于是他奮不顧身地加入了研究機關里,從此,他從物理學界的講臺上消失了。二十多個春秋過去了,他從茫茫的沙漠里回來了,“兩彈元勛”的美名才開始傳揚,但他自己也因為在實驗中受到輻射而患上了癌癥。他默默地為我國的兩彈事業奉獻了一生,愛國遠勝過愛自己,這樣偉大的愛國情懷讓人由衷地敬重。
愛國是熱愛祖國,忠誠于祖國的情感表達,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。
愛國是一種不變的信仰,愛國亦是義無反顧的抉擇。
看一個人是否愛國不是看一個人口號喊得多響,而是看實際行動。愛國不是空喊口號,而是要從一點一滴做起。科學家錢學森就是這樣的一個人。
1947年,年僅36歲的中國科學家錢學森被美國麻綠色作文網www.ship-worldwide.com省理工學院聘為終身教授。1949年,錢學森得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欣喜若狂,而他準備返回中國的消息,也引起美國有關方面的極大恐慌。錢學森回國的計劃受到嚴重的阻撓,盡管這樣他仍然沒有屈服,立志一定要回到祖國。五年過去了,美國政府終于被迫同意了。回國后,他傾其所學,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了祖國的科學事業,被譽為“中國導彈之父”。在錢學森心中,始終認為個人的利益在祖國利益面前是微不足道的,為了祖國,他可以獻出寶貴的一切。
祖國是我們的母親,身為兒女怎能不愛自己的母親?一個國家的興衰與國民息息相關。如果一個國家的國民不愛自己的祖國,這個國家怎么會有凝聚力,又怎能蓬勃發展,欣欣向榮?若是非要在祖國的利益和個人的得失之間做出選擇,那么祖國無疑就是唯一的答案!
朋友,既然我們都希望生活變得繁榮祖國變得富強,那我們為何不努力奮斗呢?讓我們就從愛國開始做起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