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一道有裂紋的鉆石,許多切割師因風險大而畏縮不前,不敢切割。那么,是什么讓年輕的徒弟一下子就將鉆石一分為二的呢?是“初生牛犢不怕虎”的勇氣。這種勇氣讓他敢為他人不敢為之事,這種勇氣讓他終成他人無法成之功。材料中這位年輕徒弟的成功告訴我們:勇氣,就是力量。
勇氣,是明初第一先鋒常遇春初上戰陣時手中的長矛,是他于敵人千軍萬馬的圍困中,縱橫馳騁、脫圍而出的力量;勇氣,是年紀輕輕就身體殘疾的張海迪身下的輪椅,是她面對命運殘酷的打擊時,絕不妥協、微笑以對的力量;勇氣,是剛跨入科學殿堂寂寂無名的愛因斯坦進行驗算時握在手中的筆,是他面對完備的經典力學體系,孜孜以求探索物理學大廈上那“兩朵烏云”的力量……古今中外,勇氣給予了無數“年輕的徒弟”力量,讓他們面對困難與挑戰時一往無前。
然則,勇氣源自哪里?老切割師說:“不去想價值的事,手就不會發抖。”是的,很多時候,我們遇到事情猶疑不決、畏葸不前,就是因為總在想“價值的事”,總在為自己幻想中的結果擔心。這種擔心是一條拉你退縮的繩索,將你與勇氣的距離越扯越遠。只有將“價值的事”放下,你才能輕裝上陣,敲開成功的大門。將珍貴的鉆石一下子切成兩塊的年輕徒弟如此,“發明大王”愛迪生也是如此。如果不是拋開了結果可能失綠色作文網www.ship-worldwide.com敗的顧慮,他怎么能愈挫愈勇,最終選擇鎢絲,點亮整個世界?上世紀三十年代帶領美國走出經濟大危機的總統羅斯福有言:“我們真正懼怕的就是恐懼本身。”他當時如果整天為可能的失敗而擔心,恐怕就沒有了推行新經濟政策的勇氣,美國恐怕也不可能快速從經濟大蕭條的泥淖中掙脫。
不過,不去想“價值的事”,并不是說就可以毫無顧忌的蠻干。其實,除開放下多余的顧慮,勇氣還是要以足夠的能力為支撐的。年輕徒弟的勇氣,很大程度上就來源于老切割師的指導,“能做”故“敢做”。如果不是以老切割師足夠的經驗和技術打底,請問,年輕切割師即使有勇氣,其成功的幾率又有幾何?同樣,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周年盛大慶典上,軍樂團為什么有勇氣保證從頭至尾演奏兩個多小時而無一失誤?也是因為他們有能力的保障。樂團總指揮說:“我訓練時下了死命令,要練到慶典當天你想演奏錯都錯不了。”假如不是無數次的練習讓他們獲得足夠的經驗,他們的勇氣不就是一種盲目的勇氣嗎?這種“敢做”,不就是一種不計后果的“蠻干”嗎?
朋友,在我們的生活中,隨時都可能遇到需要我們切割的“鉆石”。當你面對它的時候,與其畏縮不前,不如積攢足夠的“經驗和技術”,放下擔心失敗的顧慮,像材料中那位“年輕徒弟”一樣,用勇氣的力量一刀將它切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