貝多芬曾說:“通過苦難,走向歡樂。”世事茫茫,人生多少歡樂事?唯有經歷苦難,接受風雨的洗禮,方能發現新世界中獨好的風景。
生活在發展迅速的時代,我們多是溫室里的花朵,毫無對豺狼虎豹般的社會的畏懼與擔憂。若無磨練與考驗,不清醒,不自知,千山踏破,亦只是畫地為牢。
古有張儀,曾因在游說諸侯時被楚國國相冤枉偷玉璧而被暴打至動彈不得,他的妻子見此,悲痛欲絕,他卻坦然以對:“吾有舌,足矣。”正是經歷苦難后張儀對自身有了新的認識,明白巧舌是自己成為人生贏家的利器。在新的起點上,張儀憑借三寸不爛之舌助秦縱橫俾闔,終名垂青史。
“逆境是到達真理的一條通路。”拜倫如是說,我深以為然。經歷洗禮后,獲得的不只是真理,還有成長和歡樂。就如在黑暗中摸索一番后,自有光芒照亮前行之路,到達人生的彼岸,你會發現,風景這邊獨好。
經歷了國破家亡、顛沛流離的陸放綠色作文網www.ship-worldwide.com翁,再不是從前那個他了,“醫不可招惟忍病,書猶能讀足忘窮。”遠離了塵世的喧囂和世俗的黑暗,陸放翁的生命重新開出了一朵空谷幽蘭,清新素雅,自然絕倫。苦難過后,他仍深諳人生有味是清歡,“老翁也學癡兒女,撲得流螢沾露濕。”一個充滿童心、知足常樂、隱逸山林的放翁出現在人們眼前,壯志難酬的磨練后,他從新起點出發,尋找人間歡樂。
明有張居正,文采斐然,志亦甚遠,初能不受外物所擾,故能大有作為。然待其博明皇之心而居殿閣大學士,面他人之賄,終動搖其心之靜,融入靡亂,作亂后來,后世之史只能為其添上不光彩之筆。方其擇維其靜,抑或是融于鬧境,以其智慧必有一番掙扎,世人皆知掙扎之苦。但在磨練和考驗面前他卻改變初心,擇鬧棄靜,終要承受步入歧途的永恒之痛。
迢迢塵世盡頭,有光明守望,有歸宿可棲,但通往盡頭之路遍布荊棘,大膽邁過之后,終將發現,盡頭處風景獨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