月亮,無垠宇宙中的滄海一粟,茫茫星海中的渺小微塵,卻因它獨特的坐標位置——地球的唯一衛星,便與人類,更與滿腹情結為懷的中國人結下了不解之緣。月,代表著團圓。
中國人的“月亮情結”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神話傳說,“嫦娥奔月”的故事便是由智慧的古人將“離別”與“月”掛鉤,大有月亮是拆散二人的罪魁禍首之意,但這看似埋怨的背后,又何不暗藏著即便天各一方,佳人卻仍于月上翹首以盼,只待二人重逢把家還的美好寓意呢?可見“月”在傳說時代,可能就有了“團圓”的內涵所在。
文明時代,“月”更是與“團圓”如膠似漆,形影不離。“但愿人長久,千里共嬋娟”是蘇軾向月亮寄托對弟弟深情的想念,渴望借“賞月”獲得精神上的相遇;“舉頭望明月,低頭思故鄉”則飽含李綠色作文網www.ship-worldwide.com白對故鄉的一汪相思水。
一句話,想人的,想家的,多半是看月亮看的!
如今,距離那個我們未曾生活過的年代已是相隔甚久,但與“月”的團圓情結卻愈發熟悉,愈發依戀。中秋節乃是“月亮情結”最井噴的一天,這一日,五湖四海的游子、夜不歸宿的養家人,無論身處何方,卻是不約而同放下了手頭的雜碎事,紛紛為這僅次于春節的返鄉高峰貢獻“流量”。而如“吃月餅”、“賞月”這些傳統習俗更是這個特殊日子里必不可少的美談。對于那些實在難以歸家的異鄉客,一條簡簡單單的“月餅節快樂”節日祝福也能溫暖了心窩,濕了眼眶。當然,若恰時呈上一份滿滿當當的“月餅節紅包”怕是最讓人樂得合不攏嘴的喜事吧……
月,即是團圓,這份獨屬于中國人的深情,濃得化不開,甜得直齁牙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