廣廈千間,夜眠僅需六尺;家財萬貫,日食不過三餐。這是巨變的中國,人和食物,比任何時候走得更快。無論他們的腳步怎樣匆忙,不管聚散和悲歡,來的有多么不由自主,總有一種味道,以其獨有的方式,每天三次,在舌尖上提醒著我們,認清明天的去向,不忘昨日的來處。
而在我的記憶里,就數外婆用那雙巧手制作的米漿糕最為美味。在去年回老家過暑假時,我十分幸運,能夠再一次吃上外婆做的米漿糕。
清晨,天還未亮透,我便被媽媽叫起來,一同觀看外婆的制作過程。
只見外婆先是將頭天夜里泡好的米再次過了遍水,然后撈起,抓一把米便放到旁邊的米磨上,開始磨米漿。磨米漿是個漫長、枯燥且辛苦的過程,但外婆卻仍然是那樣游刃有余,當她的右手將磨盤推得“咕嚕”轉的同時,左手還可以隨意地抓起一把把的大米喂進磨心里,迅速而又準確;還不時就加一勺清水……右手推累了就換左手,動作仍然是那么自如優美,盡管我已經多次看外婆做這些相同的步驟,可依然十分感嘆,感嘆外婆動作嫻熟自如,也感嘆外婆雖是“鬢已星星也”,卻仍然是精神矍鑠;固然是“老矣”,但仍然十分強健。
約摸著又過了一個多小時,外婆的磨米工作終于是接近了尾聲。我走到那石磨前看了看,只見原本那白花花的大米已然不見了蹤跡,取而代之的,是那順著邊沿,“滴答滴答”滴落至凹槽中的白而透亮的米漿。至綠色作文網www.ship-worldwide.com此,我不禁開始期待這好久未吃的米漿糕的滋味。
外婆將米漿導入一口大瓷缸,又將缸里的米漿分出了些倒入一口大碗中。我十分疑惑,這是為什么要將米漿分成兩個部分呢?我將疑惑問出了口,外婆卻是一臉高興的模樣,笑得眉眼彎彎,道:“這次要做的,是你最喜歡吃的紅糖夾心的米漿糕,瓷缸里的用來做上下兩層的白米漿糕,大碗里的待會就放上紅糖……”
很快,所有材料準備好了。外婆先在蒸籠里倒上了一層白米漿,便放入大鍋中開始蒸,待到已半熟時,澆上一層紅糖米漿,在將要出鍋時最后再澆上一層白米漿……整間廚房都被霧氣繚繞著,可外婆那辛勞忙碌的身影,在我的眼中、心中卻并沒有因霧氣的籠罩變得模糊,反而愈發清晰……
時至中午,一蒸籠米漿糕總算是“新鮮出爐”了。外婆將米漿糕放到通風處自然涼透,而后倒出,切成一塊塊規整的長方體,放進一個個盤子里,又在盤中澆上蜂蜜水。這時的米漿糕,賣相甚佳,在兩層如同雪一般白的白米漿糕中,夾雜著一層鮮艷的紅,而淋在這塊米漿糕上面的蜂蜜,正閃爍著光芒……也當真是使人食指大動。我笑嘻嘻地對外婆說了聲:“外婆,我開始吃啦!”就隨手拿起其中一盤,舀上一勺放進嘴里。
這味道,冰冰的,涼涼的,柔柔的,軟軟的,米香四溢,甜而不膩。而這跳躍于舌尖上的味道,是美味,更是一份柔軟的思鄉之情,一份甜而不膩的親情。